< BACK

香港藝術嘉年華: K11 Musea 拉近大眾與藝術的距離: <<Rose>>
June 2, 2021

每年五月,藝術氣息都會籠罩香港,先有「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再來是剛結束的「中大碩士建築年展」。藝術文化是城市很重要的養份,雖然你可能會說: 「參觀展覽就交給那班藝術的愛好者就好了」,但我港衷心希望follow這個page的朋友,能與香港的藝術文化走得更近。正如由香港文化矽谷K11 Musea舉辦的「K11藝術嘉年華 Art Karnival」,將大眾與藝術拉得更近。

多重感官藝術體驗/

[👀視覺]走到Victoria Dockside,視線由下而上,你或會懊惱究竟這朵玫瑰花有多高!這件叫《RoseII》是由Isa Genzken創作出的裝置藝術,高8.5米的人造玫瑰花讓都市人反思,每天如何依賴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和大量生產的人造制品。

[👋觸覺]仙人掌是衣架?嘴唇是梳化?如果你經過G/F 的Gufram BROKEN SERIES PINK EDITION,眼前的聚氨酯泡沫,看似堅硬但卻柔軟的對比,與他們的設計理念一樣,希望大家能突破我們對於事物的認知和想像。而BROKEN MIRROR的粉紅色聚氨酯泡沫則與鏡面反射的景像融合,產造出裂縫間的虛像。

[👂🏽聽覺] 到達1/F聽到微妙的鋼琴聲,這是STEINWAY SPIRIO 自動演奏鋼琴。STEINWAY & SONS 的鋼琴體現了最極致的工匠精神,在音色、觸感及美感都達至世界級標準,是音樂家們夢想的演奏伙伴。你雖然不能使用這個鋼琴,但不妨「停半分鐘聽一闋歌」,感受一下美妙鋼琴聲下的氛圍,在假日暫時離開現實,放鬆自己。

普及藝術/

近日法國政府宣佈即將推出「文化消費卡」讓當地青年人免費參觀各大藝術館,作為藝術教育,而香港有非政府機構牽頭帶動藝術普及化更是難得 。除了剛介紹的三個藝術展品,整個商場化身成藝術館,埋藏著更多藝術品等待你發掘,例如:日本藝術家加藤泉打破30年的習慣,以手繪青銅雕塑創出象徵一家三口的《無題》;或從互動藝術裝置《Rose’s Allure》拔出香香的鼻毛,衝擊你的 [👃嗅覺],打破我們認知所謂商場的角色。

是次活動除每天十二場的導賞團,他們更設計了一部名為TOOF的導賞機,讓公眾參觀《戲墨狂想曲:喬治.馬修回顧展》時,提供理性和感性的角度引導你去欣賞這些藝術品。希望你們去打卡之餘,能行多一步,去試著了解藝術品背後的意義,成為推動文化重要一員,甚至將其透過打卡發放出去。想瞭解更多記得抽空去探索!

DID YOU KNOW ?
MILK TEA IS THE SPIRIT OF YOUNG TEENAGER OF HONG KONG
延伸文章
香港殘奧選手大賞
🏅昨日殘奧會(Paralympic)已正式開幕。東京奧運(Olympic)過後,民間呼籲「請同樣支持香港傷殘運動員!」,你還記得嗎?記下比賽時間表了嗎?(【註1】香港應否跟台灣一樣簡稱其為「帕運會」?) *上圖篇幅有限,未能盡錄所有運動員,有待大家一起主動認識。 香港於歷屆賽事已累積了122面獎牌(38金、36銀牌、48銅),如果你看過(🥺哭了整場)最近上映的《媽媽的神奇小子》,你對【註2】蘇樺偉會有更深的認識,但你還記得那些運動員的名字?香港尚有很多傷殘運動員需要被關注。香港今年派出64 人的代表團,包括24 名運動員,出戰乒乓球、馬術、游泳、射箭、田徑、輪椅劍擊、硬地滾球及羽毛球項目(新增設項目)。上圖附有時間表以及試著介紹了一部分運動員,全都值得關注,值得被廣傳! ⁉️於圖中,你會發現每項運動項目後都有分不同級別(灰色字),因為殘奧會的每項運動都設有​​級別鑑定,把殘疾程度較相近的運動員安排於同一組別作賽。詳情可以到https://hksapd.org/home/content.php?id=2193 查閱更多。 E.g.游泳🏊‍♀️: 分視障、肢體殘疾及智障三類。視障程度分為11、12和13級。智障程度分為14級。肢體殘疾以運動員綜合功能分級,分為S1-S10級(自由泳、背泳、蝶泳);SB1-SB9級(蛙泳);SM1-SM10級(混合泳)。數目越大表示殘疾程度越低。 E.g.輪椅劍擊👩‍🦽: 按「功能測試」評定分數,分成A、B及C三個級別(A最輕,C最嚴重)。 -------------------- 【註1】香港稱Paralympic為「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 台灣稱呼為「帕拉林匹克運動會」。殘字可以是不具褒貶的中性字,字意視乎說話者的心態。 【註2】蘇樺偉被稱為神奇小子,擁有6面Paralympic金牌,2008創下的「男子T36級200公尺徑賽跑殘疾人士」世界紀錄至今未被打破。 -------------------- 🔔 IG 最多內容: https://www.instagram.com/kongcept852/?hl=en 🔔 Facebook share貼文,與長輩討論香港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kongcept852/?notif_id=1629638270395549&notif_t=page_fan&ref=notif #我港 #kongcept #我港熱話 #highlight_kongcept #殘奧會 #帕運會 #媽媽的神奇小子 #香港文化 #香港運動 #香港運動員 #香港傷殘運動員#加油 #金牌 #冠軍 #努力 #hksport #蘇樺偉 #tokyoParalympic #2021 #2020 #自己香港自己救 #hongkonger #hkig #集合吧地球保衛隊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勁歌金曲領獎禮: (二)浮誇的舞台效果, 只為鋪陳歌手的地位
浮誇的舞台效果🎇/ 如果叱吒頒獎禮是現場音樂考核,那勁金曲頒獎禮像是同事為公司舉辦的表演節目。在第一個大集匯表演中,已不難發現大部份歌手是在咪嘴。而不少表演都有十分「充足」的舞台效果,你或許不會明白為何菊梓喬唱慢歌要有幾個伴舞在後方一直舞動,也為胡鴻鈞唱歌途中的舞台在放煙花感到懊惱。林家謙卻要在旋轉舞台上自彈自唱「一人之境」,十分尷尬。個人認為,這通通並沒有為表演增加精彩度,反而十分老土和多餘。舞台效果應是輔助歌手表達歌曲意思,而不是為鋪陳一哥一姐地位的工具。 有競爭就有進步? / 很明顯TVB並沒有想跟上現代步伐的意慾。VIUTV開台四年,前幾年開始的全民造星,到今年的《 Chill Club 》和《歌手. 門》,制作水平之高,讓你發掘到不同類型的歌手,更看到了香港樂壇的復甦。而TVB繼續以封閉和單一方式路線去發展音樂,頒獎禮成為慰撫一班員工的活動。如果勁歌金曲改名做TVB音樂節/週年晚會,相信沒有人會對頒獎結果有絲毫的怨言。因為得獎人都會變得實至名歸,是上司對同事們的鼓勵加許。但請不要冠上「年度樂壇盛事」之名作宣傳,因為這個晚會已經與香港樂壇沒有關係了。 #我港 #kongcept #我港熱話 #highlight_kongcept #香港樂壇 #hkmusic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58屆金馬獎5部香港作品-濁水漂流獲12項提名
喜訊!早前介紹過嘅《濁水漂流》,榮獲第58屆金馬獎 @goldenhorsefilmfestival 十二項提名,電影帶出咗一個值得大家反思嘅問題 「對人的尊重」。雖然沒有大資金支持製作,但故事內容絕對值得大家思考,而各種剪接、取鏡、及運鏡都十分出色。另外,吳鎮宇的演技把那份情感帶到我心中,激發到我認真思考《濁水漂流》給我的課題(往下看再詳細說);吳鎮宇不收片酬仗義演出亦值得尊敬。 輝哥(吳鎮宇飾演):「深水埗係窮人住㗎,你不斷 “ #活化 ” 同起貴樓,窮人不斷被逼走,可以走得去邊?」 《濁水漂流》十二項提名: 「最佳劇情長片」《濁水漂流》 「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導演」李駿碩 「最佳剪輯」李駿碩、麥曦茵 「最佳男主角」吳鎮宇 「最佳男配角」謝君豪 「最佳男配角」柯煒林 「最佳女配角」李麗珍 「最佳攝影」梁銘佳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黃衍仁 「最佳造型設計」潘燚森 今年有多套作品入圍金馬獎,每一套都值得你觀看一些更無法在港上映。 其他獲提名關於香港的作品: 任俠、林森、陳力行《少年》⸻「最佳新導演」、「最佳剪輯」; 周冠威《xxxx》⸻「最佳紀錄片」; 陳果《鬼同你住》⸻「最佳動作設計獎」、「最佳原創歌曲」; 陳瀚恩《巴基之詩》⸻「最佳劇情短片」; 張小踏《極夜》⸻「最佳動畫短片」。 題外話今年visual 好靚😍 by @bitostudio #我港 #kongcept #我港熱話 #highlight_kongcept #香港電影 #香港文化 #hkmovie #港產片 #drifting #濁水漂流 #自己香港自己救 #hongkonger #hkig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勁歌金曲領獎禮: (一)為何淪為公司週年晚會? 與香港樂壇無關?
勁歌金曲為何淪為公司週年晚會? 與香港樂壇無關?🤭 上回為大家分析了為何叱吒是近年較成功的頒獎禮而對香港樂壇,甚至是流行文化都有很正面的影響,今次介紹的勁歌金曲頒獎禮影響力和討論度已不如以往,但容我港為大家分析當中原因,希望能夠以較客觀的態度作解說。 獎項欠缺最基本的公信力/ 頒獎禮最重要的其中一環是其獎項的公信力,在沒有四大唱片公司歌手參與下,51項(叱吒同年總頒34項)獎項中33項就由TVB的「歌手」奪得,不難讓人懷疑結果是否有所偏袒。而今次頒禮獎也一如既往地頒發很多讓人費解的獎項。首先是「傑出表現大獎」和「人氣王大獎」,這些看似十分具代表性的獎項,相信應由TVB一哥一姐的囊中物?卻由林穎彤和王浩信以兩首和一首派台歌奪得。而以YouTube MV最高點擊率作準則的「最受歡迎網絡女歌星」由菊梓喬奪得,卻被發現其最高點擊率的MV(1.49M)比吳若希最高擊率的MV低(1.51M),有造馬之疑。而翻查資料可見,獎項的種類每年都浮動不定。作曲、作詞、監製獎早在2013消失。2017的「最佳樂隊」分為金銀銅三項,到了2018只剩金獎,到2020此獎項已失蹤,是今年的樂隊都消失了? 究竟電視劇主題曲奪獎有何問題?/ 其實往年都有不少讓我們耳熟能詳的電視劇主題曲,例如「連續劇」、「愛不疚」。但以近年的TVB立場,旗下的歌手只會以唱主題曲為主要音樂方面的工作,他們大多還要拍劇,如有更多資源才可能有其他非主題曲的作品。而近年的主題曲一直被批評為「公式化」的罐頭歌,不論是曲風、歌曲主題都十分單一,所謂的專輯也只是將數首主題曲的合成,歌手也很難唱出自己的風格。當然,主題曲罐頭歌本身的存在亦有其價值和受眾,問題是出於大台為這些歌曲披上沒有公信力的皇袍,自稱「香港樂壇」的代表。有人嘆息指某些得獎的大台演員可是為了那首得獎歌而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實至名歸。我港則為那些從小便熱愛音樂,努力學習的歌手和音樂人而痛心。 #我港 #kongcept #我港熱話 #highlight_kongcept #香港樂壇 #hkmusic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從狂舞派3看香港文化和社會議題(1)
從狂舞派3看香港文化和社會議題(1) ── 未睇戲就Save低先⚠️少量劇透 ❤️香港人必須看的一套電影/ 黃修平導演 @adam_wong 的作品一直與香港社會環境掛鉤,2013年的《 #狂舞派 》如日本熱血動畫般展現香港年輕人對夢想的追尋、對自由的渴求。「若未來是五官的神情,就用自由做眼睛」,當中的那份純粹和熱血感染到大眾,揭開了 “關注本土創作’的思潮” 。2021年的《 #狂舞派3 》與上作沒有重要的關聯(因此沒有狂舞派2),以像紀錄片形式把廣眾從當初美麗的夢想和理念抽離,正如香港人於這幾年間的覺醒,需要學懂如何於現實與理想間找到平衡而不忘初心。雖然沒有如上作Dave雨中起舞的藝術場景,但確實地勾出了香港設身處地的社會議題和對年輕人的重視。雖然表達的訊息可能太多而導致劇本較為散亂、人物角色刻畫未狗深入,但當中的訊息和意義至關重要。此外,這套電影本身亦為眾多香港藝術工作者提供了演出機會。這是一套香港人必須看的電影,real and no fantasy,看完亦必須反思,嘗試更深入去了解各個議題。 💰藝術vs商業 -「 #更可怕聽得出入面只得黃金 」/ Dave:「依啲唔係我想跳嘅舞啊...」。在香港,有關藝術、生計和商業之間的角力是耳熟能詳的話題,亦是造成「樂壇已死」、「香港是文化沙漠」等標籤的元兇。香港市場的大少往往增加了藝術工作者起步的難易度,有能者需要默默努力等待機會而當有幸被商業機構賞識時卻會遭遇老闆無理的要求,雖得不到對創作人的尊重,卻因生計考慮而默默迎合。單純為迎合市場和金錢而生的亦只是商品,正如戲中的狂舞街計畫, hip-hop文化和KIDA(Kowloon Industrial District Artists)只是作為gimmick去推廣發展商的新發展項目和收地計畫,沒有半點hip-hop的靈魂,最後城市優化辦公室的大老闆使出hip-hop 手勢打招呼的尷尬一幕是點綴。現實中可探究“政府謀殺busking文化” 和 “TVB如何因商業考量而引起「樂壇已死」”。 隨社會進步和後物質主義的體現下,對文化藝術有認識和追求的人已漸漸增加並慢慢地爬升到一定高度,各位年邁的前人亦開始退下(老屎忽終於退休),市場上對文化藝術的供或求都處於recovery的階段,充滿各種 #利好消息 ( 我港早前發佈過有關樂壇的文章)。戲中Hana被問到:「你想紅啲,定係冇咁紅但更自由」,Hana:「er...我唔知道啊...」,這具體地反映著藝術、生計和商業之間的難以取捨,但至少Hana於戲中從來沒有放棄群體/產業利益(KIDA),我港相信現實中亦有很多默默付出的人。 🌟火花(不於此文詳細談,歡迎DM延伸討論)/ 最近蕭若元先生 @hkstephensyy 與 游學修先生 @neoyau19 的四段片道出了兩輩人的觀點、香港電影業的環境氛圍和問題。蕭生提供了一些客觀事實,雖香港確實沒有「80年代天時地利人和」,但其態度和魔性笑聲對香港年輕人狠狠地潑一盤冷水,興幸游學修以其真誠和熱血的回覆打動了眾人。 另一邊廂, @novelFriday 最近以一首《REPLY 致明日的舞》真誠地回應Eason的《致明日的舞》,把聽眾帶回現實。近期由解散到各自單飛自由發展再合體的一流組合 @c_allstar 亦是因公司給予足夠自由度才能成事。 下回續... #我港 #kongcept #我港熱話 #highlight_kongcept #香港電影 #香港文化 #hkmovie #港產片 #thewaywekeepdancing #集合吧地球保衛隊 #長命火就長命救 #人在志在人就夠 #自己香港自己救 #hongkonger #hkig #insidehongkong #hkculture #japaneseinhk #在香港的台灣人 #lifeinhongkong #香港生活 #香港好きな人と繋がりたい #香港 #madeinhongkong #hongkongstyle #hkblogger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勁歌金曲領獎禮: (二)浮誇的舞台效果, 只為鋪陳歌手的地位
浮誇的舞台效果🎇/ 如果叱吒頒獎禮是現場音樂考核,那勁金曲頒獎禮像是同事為公司舉辦的表演節目。在第一個大集匯表演中,已不難發現大部份歌手是在咪嘴。而不少表演都有十分「充足」的舞台效果,你或許不會明白為何菊梓喬唱慢歌要有幾個伴舞在後方一直舞動,也為胡鴻鈞唱歌途中的舞台在放煙花感到懊惱。林家謙卻要在旋轉舞台上自彈自唱「一人之境」,十分尷尬。個人認為,這通通並沒有為表演增加精彩度,反而十分老土和多餘。舞台效果應是輔助歌手表達歌曲意思,而不是為鋪陳一哥一姐地位的工具。 有競爭就有進步? / 很明顯TVB並沒有想跟上現代步伐的意慾。VIUTV開台四年,前幾年開始的全民造星,到今年的《 Chill Club 》和《歌手. 門》,制作水平之高,讓你發掘到不同類型的歌手,更看到了香港樂壇的復甦。而TVB繼續以封閉和單一方式路線去發展音樂,頒獎禮成為慰撫一班員工的活動。如果勁歌金曲改名做TVB音樂節/週年晚會,相信沒有人會對頒獎結果有絲毫的怨言。因為得獎人都會變得實至名歸,是上司對同事們的鼓勵加許。但請不要冠上「年度樂壇盛事」之名作宣傳,因為這個晚會已經與香港樂壇沒有關係了。 #我港 #kongcept #我港熱話 #highlight_kongcept #香港樂壇 #hkmusic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造星心水人選!她們用行動證明港式旅程的新可能
上個post與大家討論了對於「港式女團」的標準,今次就想私心分享四位「全民造星4」的參賽者,衷心希望她們能夠發光發亮🔆同時為香港娛樂文化作出改變。 Marf/ 獸醫護士 專長:全能 已經聽過很多人說:「我嘅視線離唔開Marf」,而我認為她強烈的個人魅力是由她的唱歌和跳舞才能、自信、對表演的熱誠堆砌而成。年僅19歲的她還富有領導才能,在突出自己的同時,又能兼顧整個團體的合作,根本就是女團C位的完美人選。 So Ching/跳舞老師 專長: 跳舞/唱歌 (佢應該會否認🤣) 她跟Win Win一樣,不只是dancer而是一個表演者。精湛舞技就不用多說,但令人驚喜的是她比賽初期隱藏了自己唱歌的才能,她能在跳舞同時仍能保持歌唱的穩定性,而且聲線很有亮點,我極度懷疑她說自己未唱過歌是「講大話😂」,很期待她之後能夠成為出色的唱跳歌手。 Win Win/ 跳舞老師 專長: 跳舞/RAP (佢應該都會否認🤣) 她或沒有大眾期望的女團樣貌,但她的舞技與個人魅力蓋過了一切,每個表演都展示了其獨特的感染力,值得留意的是她的表情管理做得十分好,讓你看得很入戲。而我個人亦很欣賞她清楚有力的rap。 CK/ 舞蹈員 專長: 跳舞/ 編曲 她其中一個參賽目的是想走出dancer的框框,備具跳舞與編曲能力的她,算是一位香港很少見的寶玉。她出色的編曲能力昇華了不少個表演,又讓隊友更能突出自己。我十分期待她能成為女團一員,擔當音樂制作的角色,將團員特色與歌融為一體,相信是組成「港式女團」很重要的元素。 #我港 #kongcept #我港熱話 #highlight_kongcept #香港文化 #hkculture #自己香港自己救 #ฮ่องกง #香港女團 #全民造星4 #全民造星 #梁祖堯 #許庭鏗 #viutv全民造星 #viutv #港式 #홍콩 #hongkonger #hkig #insidehongkong #hkculture #hongkongmoment #hkdaily #capturehongkong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58屆金馬獎5部香港作品-濁水漂流獲12項提名
喜訊!早前介紹過嘅《濁水漂流》,榮獲第58屆金馬獎 @goldenhorsefilmfestival 十二項提名,電影帶出咗一個值得大家反思嘅問題 「對人的尊重」。雖然沒有大資金支持製作,但故事內容絕對值得大家思考,而各種剪接、取鏡、及運鏡都十分出色。另外,吳鎮宇的演技把那份情感帶到我心中,激發到我認真思考《濁水漂流》給我的課題(往下看再詳細說);吳鎮宇不收片酬仗義演出亦值得尊敬。 輝哥(吳鎮宇飾演):「深水埗係窮人住㗎,你不斷 “ #活化 ” 同起貴樓,窮人不斷被逼走,可以走得去邊?」 《濁水漂流》十二項提名: 「最佳劇情長片」《濁水漂流》 「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導演」李駿碩 「最佳剪輯」李駿碩、麥曦茵 「最佳男主角」吳鎮宇 「最佳男配角」謝君豪 「最佳男配角」柯煒林 「最佳女配角」李麗珍 「最佳攝影」梁銘佳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黃衍仁 「最佳造型設計」潘燚森 今年有多套作品入圍金馬獎,每一套都值得你觀看一些更無法在港上映。 其他獲提名關於香港的作品: 任俠、林森、陳力行《少年》⸻「最佳新導演」、「最佳剪輯」; 周冠威《xxxx》⸻「最佳紀錄片」; 陳果《鬼同你住》⸻「最佳動作設計獎」、「最佳原創歌曲」; 陳瀚恩《巴基之詩》⸻「最佳劇情短片」; 張小踏《極夜》⸻「最佳動畫短片」。 題外話今年visual 好靚😍 by @bitostudio #我港 #kongcept #我港熱話 #highlight_kongcept #香港電影 #香港文化 #hkmovie #港產片 #drifting #濁水漂流 #自己香港自己救 #hongkonger #hkig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從狂舞派3看香港文化和社會議題(1)
從狂舞派3看香港文化和社會議題(1) ── 未睇戲就Save低先⚠️少量劇透 ❤️香港人必須看的一套電影/ 黃修平導演 @adam_wong 的作品一直與香港社會環境掛鉤,2013年的《 #狂舞派 》如日本熱血動畫般展現香港年輕人對夢想的追尋、對自由的渴求。「若未來是五官的神情,就用自由做眼睛」,當中的那份純粹和熱血感染到大眾,揭開了 “關注本土創作’的思潮” 。2021年的《 #狂舞派3 》與上作沒有重要的關聯(因此沒有狂舞派2),以像紀錄片形式把廣眾從當初美麗的夢想和理念抽離,正如香港人於這幾年間的覺醒,需要學懂如何於現實與理想間找到平衡而不忘初心。雖然沒有如上作Dave雨中起舞的藝術場景,但確實地勾出了香港設身處地的社會議題和對年輕人的重視。雖然表達的訊息可能太多而導致劇本較為散亂、人物角色刻畫未狗深入,但當中的訊息和意義至關重要。此外,這套電影本身亦為眾多香港藝術工作者提供了演出機會。這是一套香港人必須看的電影,real and no fantasy,看完亦必須反思,嘗試更深入去了解各個議題。 💰藝術vs商業 -「 #更可怕聽得出入面只得黃金 」/ Dave:「依啲唔係我想跳嘅舞啊...」。在香港,有關藝術、生計和商業之間的角力是耳熟能詳的話題,亦是造成「樂壇已死」、「香港是文化沙漠」等標籤的元兇。香港市場的大少往往增加了藝術工作者起步的難易度,有能者需要默默努力等待機會而當有幸被商業機構賞識時卻會遭遇老闆無理的要求,雖得不到對創作人的尊重,卻因生計考慮而默默迎合。單純為迎合市場和金錢而生的亦只是商品,正如戲中的狂舞街計畫, hip-hop文化和KIDA(Kowloon Industrial District Artists)只是作為gimmick去推廣發展商的新發展項目和收地計畫,沒有半點hip-hop的靈魂,最後城市優化辦公室的大老闆使出hip-hop 手勢打招呼的尷尬一幕是點綴。現實中可探究“政府謀殺busking文化” 和 “TVB如何因商業考量而引起「樂壇已死」”。 隨社會進步和後物質主義的體現下,對文化藝術有認識和追求的人已漸漸增加並慢慢地爬升到一定高度,各位年邁的前人亦開始退下(老屎忽終於退休),市場上對文化藝術的供或求都處於recovery的階段,充滿各種 #利好消息 ( 我港早前發佈過有關樂壇的文章)。戲中Hana被問到:「你想紅啲,定係冇咁紅但更自由」,Hana:「er...我唔知道啊...」,這具體地反映著藝術、生計和商業之間的難以取捨,但至少Hana於戲中從來沒有放棄群體/產業利益(KIDA),我港相信現實中亦有很多默默付出的人。 🌟火花(不於此文詳細談,歡迎DM延伸討論)/ 最近蕭若元先生 @hkstephensyy 與 游學修先生 @neoyau19 的四段片道出了兩輩人的觀點、香港電影業的環境氛圍和問題。蕭生提供了一些客觀事實,雖香港確實沒有「80年代天時地利人和」,但其態度和魔性笑聲對香港年輕人狠狠地潑一盤冷水,興幸游學修以其真誠和熱血的回覆打動了眾人。 另一邊廂, @novelFriday 最近以一首《REPLY 致明日的舞》真誠地回應Eason的《致明日的舞》,把聽眾帶回現實。近期由解散到各自單飛自由發展再合體的一流組合 @c_allstar 亦是因公司給予足夠自由度才能成事。 下回續... #我港 #kongcept #我港熱話 #highlight_kongcept #香港電影 #香港文化 #hkmovie #港產片 #thewaywekeepdancing #集合吧地球保衛隊 #長命火就長命救 #人在志在人就夠 #自己香港自己救 #hongkonger #hkig #insidehongkong #hkculture #japaneseinhk #在香港的台灣人 #lifeinhongkong #香港生活 #香港好きな人と繋がりたい #香港 #madeinhongkong #hongkongstyle #hkblogger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