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希望能助你踏出一步,打開與父母的話匣子
August 22, 2021

🥺近期的我港熱話與「移民」、「親情」、「分離」有密切關係,先不論因社會狀況而生的隔膜,普遍香港家庭的親子關係都不如西方般開放,青少年與父母對話前,會先不經意地進行多重的自我審查。該如何如何打開與父母的話題?作為90後,見證香港社交網絡的發展,隨父母進軍Facebook,青少年大舉遷移到Instagram,而同時開始接受父母於FB的交友邀請。到成年後才發覺彼此間已築起一道無心之牆,問自己一句:「我哋有咩共同話題呢?」。

我港開設了FB,對象不只你,還有你的「父母」 !
Link in Bio ------- > Like & Share🔥

👴🏻👵🏻我港在IG發佈的字文影響力不大,亦不想發佈太多煽情內容,但如果你看過最近上映的電影《殺出個黃昏》、《媽媽的神奇小子》便大概能明白我心目中的感受。《我港 Kongcept》的IG帳號將近一年,確實無法接觸到香港年長的一群,但願在FB以及Youtube上能有進展。我港建議:「香港文化」或「香港日常」是一個很好的載體,比較中性而不失趣味。

我港開設了FB,用父母的語言對話,從另一個角度認識香港文化 !
Link in Bio ------- > Like & Share🔥

🎸有音樂平台曾指出,「24歲是接收新音樂的高峰,30歲便開始遞減」,隨了因腦部活躍度的轉變,亦因為舊歌記載了他們年輕時的各種回憶與共鳴。近年香港興復古Vintage,菲林相機、闊腳褲、City Pop...未曾經歷過的你,到底喜歡是該「風格 Style」還是當中蘊含的「香港概念 Kongcept」?追溯歷史文化的你,與經歷過歷史文化的他們,絕配。希望我港能幫助你踏出一步,助你打開與父母的話匣子。

我港開設了FB,希望你可以透過於FB分享貼文,讓不同年齡層的人士覺醒!
Link in Bio ------- > Like & Share🔥

Kongcept Highlight of the month is surrounding “migration”, “family”, “separation”, if you have watched the HK movies "Showtimes for Time" and "On Your Mom, Get, Set, Go!", you might have a depressing feeling and guilt on these topics. HK parents and their teenage children are not good at expressing their love/feelings, and perhaps Kongcept could help?

Kongcept, this IG account is about a year old but unable to reach out to the middle and elder age group of the society. Therefore, we decided to speak their language - FB, taking "HK Culture" as a medium to connect you with your parents.

Follow us on FB > Share posts to your parents > Speak to them

DID YOU KNOW ?
MILK TEA IS THE SPIRIT OF YOUNG TEENAGER OF HONG KONG
延伸文章
58屆金馬獎5部香港作品-濁水漂流獲12項提名
喜訊!早前介紹過嘅《濁水漂流》,榮獲第58屆金馬獎 @goldenhorsefilmfestival 十二項提名,電影帶出咗一個值得大家反思嘅問題 「對人的尊重」。雖然沒有大資金支持製作,但故事內容絕對值得大家思考,而各種剪接、取鏡、及運鏡都十分出色。另外,吳鎮宇的演技把那份情感帶到我心中,激發到我認真思考《濁水漂流》給我的課題(往下看再詳細說);吳鎮宇不收片酬仗義演出亦值得尊敬。 輝哥(吳鎮宇飾演):「深水埗係窮人住㗎,你不斷 “ #活化 ” 同起貴樓,窮人不斷被逼走,可以走得去邊?」 《濁水漂流》十二項提名: 「最佳劇情長片」《濁水漂流》 「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導演」李駿碩 「最佳剪輯」李駿碩、麥曦茵 「最佳男主角」吳鎮宇 「最佳男配角」謝君豪 「最佳男配角」柯煒林 「最佳女配角」李麗珍 「最佳攝影」梁銘佳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黃衍仁 「最佳造型設計」潘燚森 今年有多套作品入圍金馬獎,每一套都值得你觀看一些更無法在港上映。 其他獲提名關於香港的作品: 任俠、林森、陳力行《少年》⸻「最佳新導演」、「最佳剪輯」; 周冠威《xxxx》⸻「最佳紀錄片」; 陳果《鬼同你住》⸻「最佳動作設計獎」、「最佳原創歌曲」; 陳瀚恩《巴基之詩》⸻「最佳劇情短片」; 張小踏《極夜》⸻「最佳動畫短片」。 題外話今年visual 好靚😍 by @bitostudio #我港 #kongcept #我港熱話 #highlight_kongcept #香港電影 #香港文化 #hkmovie #港產片 #drifting #濁水漂流 #自己香港自己救 #hongkonger #hkig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希望能助你踏出一步,打開與父母的話匣子
🥺近期的我港熱話與「移民」、「親情」、「分離」有密切關係,先不論因社會狀況而生的隔膜,普遍香港家庭的親子關係都不如西方般開放,青少年與父母對話前,會先不經意地進行多重的自我審查。該如何如何打開與父母的話題?作為90後,見證香港社交網絡的發展,隨父母進軍Facebook,青少年大舉遷移到Instagram,而同時開始接受父母於FB的交友邀請。到成年後才發覺彼此間已築起一道無心之牆,問自己一句:「我哋有咩共同話題呢?」。 我港開設了FB,對象不只你,還有你的「父母」 ! Link in Bio ------- > Like & Share🔥 👴🏻👵🏻我港在IG發佈的字文影響力不大,亦不想發佈太多煽情內容,但如果你看過最近上映的電影《殺出個黃昏》、《媽媽的神奇小子》便大概能明白我心目中的感受。《我港 Kongcept》的IG帳號將近一年,確實無法接觸到香港年長的一群,但願在FB以及Youtube上能有進展。我港建議:「香港文化」或「香港日常」是一個很好的載體,比較中性而不失趣味。 我港開設了FB,用父母的語言對話,從另一個角度認識香港文化 ! Link in Bio ------- > Like & Share🔥 🎸有音樂平台曾指出,「24歲是接收新音樂的高峰,30歲便開始遞減」,隨了因腦部活躍度的轉變,亦因為舊歌記載了他們年輕時的各種回憶與共鳴。近年香港興復古Vintage,菲林相機、闊腳褲、City Pop...未曾經歷過的你,到底喜歡是該「風格 Style」還是當中蘊含的「香港概念 Kongcept」?追溯歷史文化的你,與經歷過歷史文化的他們,絕配。希望我港能幫助你踏出一步,助你打開與父母的話匣子。 我港開設了FB,希望你可以透過於FB分享貼文,讓不同年齡層的人士覺醒! Link in Bio ------- > Like & Share🔥 Kongcept Highlight of the month is surrounding “migration”, “family”, “separation”, if you have watched the HK movies "Showtimes for Time" and "On Your Mom, Get, Set, Go!", you might have a depressing feeling and guilt on these topics. HK parents and their teenage children are not good at expressing their love/feelings, and perhaps Kongcept could help? Kongcept, this IG account is about a year old but unable to reach out to the middle and elder age group of the society. Therefore, we decided to speak their language - FB, taking "HK Culture" as a medium to connect you with your parents. Follow us on FB > Share posts to your parents > Speak to them #我港 #kongcept #我港熱話 #highlight_kongcept #facebook #移民 #親情 #分離 #溝通 #認識 #誤會 #破冰 #殺出個黃昏 #媽媽的神奇小子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勁歌金曲領獎禮: (二)浮誇的舞台效果, 只為鋪陳歌手的地位
浮誇的舞台效果🎇/ 如果叱吒頒獎禮是現場音樂考核,那勁金曲頒獎禮像是同事為公司舉辦的表演節目。在第一個大集匯表演中,已不難發現大部份歌手是在咪嘴。而不少表演都有十分「充足」的舞台效果,你或許不會明白為何菊梓喬唱慢歌要有幾個伴舞在後方一直舞動,也為胡鴻鈞唱歌途中的舞台在放煙花感到懊惱。林家謙卻要在旋轉舞台上自彈自唱「一人之境」,十分尷尬。個人認為,這通通並沒有為表演增加精彩度,反而十分老土和多餘。舞台效果應是輔助歌手表達歌曲意思,而不是為鋪陳一哥一姐地位的工具。 有競爭就有進步? / 很明顯TVB並沒有想跟上現代步伐的意慾。VIUTV開台四年,前幾年開始的全民造星,到今年的《 Chill Club 》和《歌手. 門》,制作水平之高,讓你發掘到不同類型的歌手,更看到了香港樂壇的復甦。而TVB繼續以封閉和單一方式路線去發展音樂,頒獎禮成為慰撫一班員工的活動。如果勁歌金曲改名做TVB音樂節/週年晚會,相信沒有人會對頒獎結果有絲毫的怨言。因為得獎人都會變得實至名歸,是上司對同事們的鼓勵加許。但請不要冠上「年度樂壇盛事」之名作宣傳,因為這個晚會已經與香港樂壇沒有關係了。 #我港 #kongcept #我港熱話 #highlight_kongcept #香港樂壇 #hkmusic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全民造星
🌟「造星」是一個舞台,一個機會去給予參賽者磨練自己,去讓大眾見識香港的各種文化可能性。的確,參賽者和硬件配備不及內地或韓國節目好,但那份本土情懷和真誠卻令大眾如此熱愛。「造星」的價值比你想像中還要大。 不只重外表,還重表演者的本質/ 很多人應該都沒想到BEN BEN會奪得冠軍。他或許沒有具備很多傳統的明星特質,但你可以透過表演和表演以外的鏡頭看到他的真誠,這顛覆了很多香港人對於明星所需要的原素,不只是擁有出眾的外表和令人讚歎的才華,還有對表演和別人的真誠。 我們真正看的是過程,而不是賽果/ 一集「造星」可能只有不到一半時間是播參賽者的表演,更多的是幕後導師們的指導、參賽者之間的相處 、練習過程中的辛酸。這節目讓你更全面地認識參賽者們的性格特質和表演背後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他們自身的覺悟與進步。有聲音說總決賽後勁不繼,但我認為宣布結果後所有參賽者互相的互相祝福就是全民造星3最佳的結局。 香港擁有的真誠/ 除了表演和幕後練習的畫面外,塑造了整個節目形象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我很記得強尼在二十強宣報佈勝負時,讓雙方參觀者給彼此說一句,你能感受到他們真誠地覺得「不論誰贏都好」、「不捨得隊友的離開」、「其他參賽者真的很努力」。參賽者們從 @lam2 和 @kearenpang 身上學會了何謂Sincere Performance,重新找到了對舞台的熱愛,導師與學員間真摯的感激之情每次都能打動我心,令人也渴望擁有這段亦師亦友的關係。 Original photographs owned and copyrighted by ViuTV, contestants and @team_a_love #kongcept #kongcepthighlight #kingmaker333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勁歌金曲領獎禮: (一)為何淪為公司週年晚會? 與香港樂壇無關?
勁歌金曲為何淪為公司週年晚會? 與香港樂壇無關?🤭 上回為大家分析了為何叱吒是近年較成功的頒獎禮而對香港樂壇,甚至是流行文化都有很正面的影響,今次介紹的勁歌金曲頒獎禮影響力和討論度已不如以往,但容我港為大家分析當中原因,希望能夠以較客觀的態度作解說。 獎項欠缺最基本的公信力/ 頒獎禮最重要的其中一環是其獎項的公信力,在沒有四大唱片公司歌手參與下,51項(叱吒同年總頒34項)獎項中33項就由TVB的「歌手」奪得,不難讓人懷疑結果是否有所偏袒。而今次頒禮獎也一如既往地頒發很多讓人費解的獎項。首先是「傑出表現大獎」和「人氣王大獎」,這些看似十分具代表性的獎項,相信應由TVB一哥一姐的囊中物?卻由林穎彤和王浩信以兩首和一首派台歌奪得。而以YouTube MV最高點擊率作準則的「最受歡迎網絡女歌星」由菊梓喬奪得,卻被發現其最高點擊率的MV(1.49M)比吳若希最高擊率的MV低(1.51M),有造馬之疑。而翻查資料可見,獎項的種類每年都浮動不定。作曲、作詞、監製獎早在2013消失。2017的「最佳樂隊」分為金銀銅三項,到了2018只剩金獎,到2020此獎項已失蹤,是今年的樂隊都消失了? 究竟電視劇主題曲奪獎有何問題?/ 其實往年都有不少讓我們耳熟能詳的電視劇主題曲,例如「連續劇」、「愛不疚」。但以近年的TVB立場,旗下的歌手只會以唱主題曲為主要音樂方面的工作,他們大多還要拍劇,如有更多資源才可能有其他非主題曲的作品。而近年的主題曲一直被批評為「公式化」的罐頭歌,不論是曲風、歌曲主題都十分單一,所謂的專輯也只是將數首主題曲的合成,歌手也很難唱出自己的風格。當然,主題曲罐頭歌本身的存在亦有其價值和受眾,問題是出於大台為這些歌曲披上沒有公信力的皇袍,自稱「香港樂壇」的代表。有人嘆息指某些得獎的大台演員可是為了那首得獎歌而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實至名歸。我港則為那些從小便熱愛音樂,努力學習的歌手和音樂人而痛心。 #我港 #kongcept #我港熱話 #highlight_kongcept #香港樂壇 #hkmusic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全民造星
🌟「造星」是一個舞台,一個機會去給予參賽者磨練自己,去讓大眾見識香港的各種文化可能性。的確,參賽者和硬件配備不及內地或韓國節目好,但那份本土情懷和真誠卻令大眾如此熱愛。「造星」的價值比你想像中還要大。 不只重外表,還重表演者的本質/ 很多人應該都沒想到BEN BEN會奪得冠軍。他或許沒有具備很多傳統的明星特質,但你可以透過表演和表演以外的鏡頭看到他的真誠,這顛覆了很多香港人對於明星所需要的原素,不只是擁有出眾的外表和令人讚歎的才華,還有對表演和別人的真誠。 我們真正看的是過程,而不是賽果/ 一集「造星」可能只有不到一半時間是播參賽者的表演,更多的是幕後導師們的指導、參賽者之間的相處 、練習過程中的辛酸。這節目讓你更全面地認識參賽者們的性格特質和表演背後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他們自身的覺悟與進步。有聲音說總決賽後勁不繼,但我認為宣布結果後所有參賽者互相的互相祝福就是全民造星3最佳的結局。 香港擁有的真誠/ 除了表演和幕後練習的畫面外,塑造了整個節目形象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我很記得強尼在二十強宣報佈勝負時,讓雙方參觀者給彼此說一句,你能感受到他們真誠地覺得「不論誰贏都好」、「不捨得隊友的離開」、「其他參賽者真的很努力」。參賽者們從 @lam2 和 @kearenpang 身上學會了何謂Sincere Performance,重新找到了對舞台的熱愛,導師與學員間真摯的感激之情每次都能打動我心,令人也渴望擁有這段亦師亦友的關係。 Original photographs owned and copyrighted by ViuTV, contestants and @team_a_love #kongcept #kongcepthighlight #kingmaker333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從狂舞派3看香港文化和社會議題(2)
從狂舞派3看香港文化和社會議題(2) ── 未睇戲就Save低先⚠️少量劇透 🏗活化工廈的效益/ #狂舞派3 的Heyo說:「呢張係梳化,唔係床!」。香港公屋輪候時間約5.3年、樓價中位數bla bla bla......香港樓貴眾所周知。中下階層的年輕人難以上樓,更需要把興趣、工作與生活融合,以約$5000租觀塘(戲中的龍城)一個300呎單位作工作室,卻連睡一覺也是罪,需要像Heyo一樣走鬼。於工廈從事工業以外的事務都需要向地政處申請,更有需要補地價或改地契。伴隨香港經濟轉型和發展,工廈中從事工業活動的租客已少之有少,取而代之的是本土藝術工作者和有意創業的年輕人,以千方百計避過政府的檢查,盡力呼吸著最後的空氣。「工廈都加租,我仲可以去邊到?有能力有理想但係就連租個小單位生存都做唔到。」 政府於2010年推出了活化工廈計劃Industrial Building Revitalisation Measures,工廈大業主可以免補地價,把整幢工廈改裝/翻新、改變成寫字樓、藝術工作室或服務式住宅等商業用途。是次活化的最大得益者為大業主和一眾隨工廈樓價上升而獲利的炒家。直至2018年2月1日林鄭才公布較好的五年放寬計畫:藝術工作、影音錄製、設計及媒體製作、研究所及設計及發展中心等用途不需要申請改地契或繳交費用。然而,確實地幫助KIDA等藝術工作者的政策還待設立。大業主說:「我地無逼走租客,只不過有其他人願意出更高價錢租者,社會進步,舊產物被翻新好正常者。」...扼殺年輕人的夢想和發展空間難度對社會進步有貢獻?只剩下貿易和金融的香港,色彩只會減退。 🌝離地的城市發展和文化活動/ 藝術工作者最需要的是甚麼?政策的規劃應由誰界定?香港現實有如戲中的hip-hop樂園,用「以下為上」的名義作「以上為下」之實,應雖然計劃的城市發展是受街頭文化啟發,但有名氣的文化參與者淪為計劃的「宣傳者」,而其他文化藝術持份者並沒有被賦予權利和表達的機會。決策者有了解過他們需要甚麼嗎?耗資天價的藝術公園真的有助發展文化和創意產業?這個離地的政權是確確實實的「裝備L」。「我淨係想跳舞姐」,往往年輕藝術工作者最基本需要的只是空間、自由度和以人為本的政策。回看過去5年香港的busking事端,由離群魔亂舞、高分貝攻擊和霸地到2018終止西洋菜南街行人專用區,再到今日唱歌亦有可能違反國安法,香港藝術工作者連最入門級的搵食機會都沒有。80年代的香港至少還有不同的舞廳夜總會,給予初出茅廬的歌手舞者生存機會,現今香港市民都只靠自己組織各樣活動,凝聚民間力量。 狂舞派3為香港文化踏出了一大步,下一步是廣眾們的回應。 #我港 #kongcept #我港熱話 #highlight_kongcept #香港電影 #香港文化 #hkmovie #港產片 #thewaywekeepdancing #hkdance #hkhiphop #活化 #工廈 #觀塘 #龍城 #自己香港自己救 #hongkonger #hkig #insidehongkong #hkculture #japaneseinhk #在香港的台灣人 #lifeinhongkong #香港生活 #香港好きな人と繋がりたい #香港 #madeinhongkong #hongkongstyle #hkblogger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造星心水人選!她們用行動證明港式旅程的新可能
上個post與大家討論了對於「港式女團」的標準,今次就想私心分享四位「全民造星4」的參賽者,衷心希望她們能夠發光發亮🔆同時為香港娛樂文化作出改變。 Marf/ 獸醫護士 專長:全能 已經聽過很多人說:「我嘅視線離唔開Marf」,而我認為她強烈的個人魅力是由她的唱歌和跳舞才能、自信、對表演的熱誠堆砌而成。年僅19歲的她還富有領導才能,在突出自己的同時,又能兼顧整個團體的合作,根本就是女團C位的完美人選。 So Ching/跳舞老師 專長: 跳舞/唱歌 (佢應該會否認🤣) 她跟Win Win一樣,不只是dancer而是一個表演者。精湛舞技就不用多說,但令人驚喜的是她比賽初期隱藏了自己唱歌的才能,她能在跳舞同時仍能保持歌唱的穩定性,而且聲線很有亮點,我極度懷疑她說自己未唱過歌是「講大話😂」,很期待她之後能夠成為出色的唱跳歌手。 Win Win/ 跳舞老師 專長: 跳舞/RAP (佢應該都會否認🤣) 她或沒有大眾期望的女團樣貌,但她的舞技與個人魅力蓋過了一切,每個表演都展示了其獨特的感染力,值得留意的是她的表情管理做得十分好,讓你看得很入戲。而我個人亦很欣賞她清楚有力的rap。 CK/ 舞蹈員 專長: 跳舞/ 編曲 她其中一個參賽目的是想走出dancer的框框,備具跳舞與編曲能力的她,算是一位香港很少見的寶玉。她出色的編曲能力昇華了不少個表演,又讓隊友更能突出自己。我十分期待她能成為女團一員,擔當音樂制作的角色,將團員特色與歌融為一體,相信是組成「港式女團」很重要的元素。 #我港 #kongcept #我港熱話 #highlight_kongcept #香港文化 #hkculture #自己香港自己救 #ฮ่องกง #香港女團 #全民造星4 #全民造星 #梁祖堯 #許庭鏗 #viutv全民造星 #viutv #港式 #홍콩 #hongkonger #hkig #insidehongkong #hkculture #hongkongmoment #hkdaily #capturehongkong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維港的最後一個霓虹燈招牌退役,何去何從?
維港的最後一個霓虹燈招牌退役,何去何從?霓虹燈曾經是香港夜景的主角,曾籠罩晚空的每一道狹縫,照亮維港兩岸。而維港最後的霓虹燈招牌 - 「Panasonic」,自1998年開始已經一直屹立在銅鑼灣伊利莎伯大廈天台,由尹炳光師傅製造。但今日再到維港,你會發現改裝成LED燈的工程已經開始了。根據「 @hongkongneonlights 霓虹黯色」的發文得知,由於「 Panasonic」 霓虹光管招牌體型過大(達兩層樓高),連M+博物館亦無法收藏,所以它的去向仍在商討中。是次決定可能是基於經濟考量或其他原因,我們無需強行挽留,亦無權批評。但至少希望更多人得知這件事,這是時代的變遷。 Extinction?! The last neon signage along the Victoria Harbour - Panasonic signage (1998-2021). It had been standing on the roof of the Elizabeth House in Causeway Bay for 23 years but is now being replaced by LED. The destination of that neon signage is to be confirmed, as of its height, 1-2 stories, it is difficult to be stored inside the museum. Hopefully, more people will learn about this news, the moment of the century. ---🔔follow @kongcept852🔔--- ➵Instagram 年青區最多內容 ➵Facebook 分享貼文,與長輩討論香港文化 #我港 #kongcept #我港熱話 #highlight_kongcept #project_kongcept #霓虹叢林 #一個人一首歌 #everylifeisasong #香港音樂 #香港文化 #hkculture #伊利莎伯大廈 #Elizabeth House #hongkonger #🇭🇰 #香港 #hongkong #廣 #cantopop #維多利亞港 #neonlight #hkneon #霓虹燈 #傾城 #panasonic #樂聲牌 #旺角卡門 #我港工藝 #industry_kongcept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