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完工二十一年、連接旺角道與彌敦道的天橋終於完成,有網民笑說「羅馬鬥獸場只花了十年時間興建」,究竟一條只有一百米的天橋如何能夠拖足二十年?
新自由主義: 政府將建造的基建責任轉向私人發展商/
你應該會感到困惑,為何一條公共行人天橋會交由新鴻基去出資、設計和建造?首先讓我們先了解天橋背後的公共政策。新自由主義可以被理解為市場化傾向的公共政策,而在香港的體現有很多方式,以下是其中幾個:
1️⃣鼓勵發展商提供「私有化公共空間」[註1],由政府提出給予發展商更多建造面積,換取所謂的「公共空間」。
斥資方:發展商
建造方:發展商
管理方:發展商
例子: 時代廣場、新城市廣場露天平台
2️⃣由政府與發展商磋商興建天橋、公共交通交匯處等基建,由發展商管理,並可獲額外建造面積。
斥資方:發展商
建造方:發展商
管理方:發展商
例子:中環天橋系統、裕民坊公共交通交匯處
3️⃣政府將公共建築項目以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公私營合作)方式向發展商招標,被稱為「社區工程」。
斥資方:發展商or 政府
建造方:發展商
管理方:發展商 or 政府
例子:西隧、星光大道
對政府的好處可能是:無需為基建承擔公共開支、日後的管理責任(視乎情況而定)、其他風險。並借助私人發展商的建造效率和質素提供足夠的基建供應。
市場化後的公共建築/
回到旺角行人天橋,政府原意是想舒緩旺角街道人車爭路的問題,將整個天橋網絡交由新鴻基斥資建造,再交由政府管理。以他們持有的新世記廣場作為起點,連接到剛完成的旺角道段。天橋全程數分鐘路程,既方便了市民,發展商又可能換取到更多建造面積,吸引人流到商場裡。
公共建築原由政府興建,如工程延期,牽涉公帑,或需再經立法會審批,公眾尚存在監察權。即使由政府斥資再向私人發展商招標,或尚有周旋的空間。但今次整項工程由私人發展商斥資和建造,公眾無從中干預,而政府的角色是十分被動,亦更難以追究延期賠償,因延期只涉及工程費用脹價,不論政府或私人發展商興建也未必需要為延期作出保償。
「新自由主義」下的市場化公共政策,由基建到整個城市構劃發展,甚至建築保育像中環街市[註2]都有著深遠影響,下回再續!
如有錯漏,敬請指正🙆🏻♂️
[註1] 私有公共空間
[註2] 港式保育後的中環街市
攝: 楊嘉朗(旺角天橋)
延伸閱讀:
1.Defying Disappearance: Cosmopolitan Public Spaces in Hong Kong, Lisa Law
2. Hong Kong: Neoliberal heaven or neoliberal nightmare?, Priscilla Roberts
3. 歷史解密:點解旺角行人天橋廿幾年都未起好?, 獨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