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嘅集體回憶係「集」邊個嘅「體」? 鄧麗君我個仔已經唔識啦!」
上回有輕輕講過皇都戲院被忽視的歷史價值,不單是它那十分少見的外露「飛拱結構」,更重要的是它承載著一段娛樂文化的歷史。我港有幸被邀請去參觀皇都戲院, @walk.in.hong.kong 介紹了很多關於皇都的故事。
北角作為「小上海」印證著香港娛樂文化的發展/
相信大家都知道北角是個「小福建」,但其實這裡成為福建人的聚居地前是個「小上海」。早在四十年代很多上海人因內地政局不穩而南移香港,而這些上海人不少是從商的有錢人,他們把上海的時尚文化、生活品味和精彩的夜生活帶到了北角。你有曾想像過早在四十年代已經有一站式遊樂園、夜總會和戲院?風靡一時的新麗池夜總會,一座大廈竟然擁有溜冰場、舞廳和泳池等娛樂設備。
將香港和世界連繫的戲院/
而皇都戲院前身的璇宮戲院正正在這個奢華娛樂文化背景中出現。璇宮戲院是國際級的戲院,吸引了世界頂尖的古典音樂家和香港著名音樂家登台,例如鄧麗君等,把香港與國際連繫著。其後易手改名為皇都戲院,改建了停車場成商場和加建了住宅大廈。它一直作為粵劇和世界級表演,後期成為電影放映的重要平台,緊緊相扣著北角這個社區。建築師羅慶鴻質問皇都是「集」誰的「體」,我會說它可能不是你的回憶,但它告訴了我關於北角這個社區的歷史和故事,以至它對香港文娛發展的深遠影響。
從社區看建築的價值/
古蹟辦有它一套準則去評審一棟建築是否具有成為歷史建築的價值,包括歷史、建築、社會價值、組合價值、保持原貌程度、及罕有程度。但當中其實有很大的空間去詮釋這些準則。而往住被忽視的是建築在社會的價值。當然很多人會說皇都戲院的社會價值只是過去的事,現在只剩外殼。但正正是這些建築承載著與你有關的社區故事,它塑造了該社區的形象和性格,而這些多樣性的社區才構成了香港這個地方。我們更應該利用這些歷史建築的故事加以活化並承傳下去。我很高興聽到新世界主動提出要活化皇都戲院,更希望開放飛拱作公共空間。最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同行的 @charlescwlai 說的:「以前北角沒有高樓大廈,皇都顯得很凸;如今高樓大廈林立,皇都便顯得凹下去了。」但不論凹凸,它依舊是特別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