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港式保育後的中環街市,能成為承傳或創造文化的載體?
September 22, 2021

PMQ將宿舍變成文創中心或是大館將監獄變成博物館,但不是所有活化項目都能複制的,當然在香港,成本效益是很重要的考量,大館算是相對成功的背後是因為有賽馬會支撐開支。那「#中環街市」又如何能達到商業、保育及社會發展之間的平衡?

📽從創先河到被迫停業的中環街市/

中環街市建於1850年,於1938重建成現在具「包浩斯風格」的現代主義建築,因「形式源於功能」,其外觀與開放式空間創當時街市設計的先河。中環街市曾經亦是全東南亞最大的肉類市場。可惜它身處中環商業核心地帶,未能跟隨城市發展的步伐,終於在2003年停止營業。至今成為「新假期」標題中的「歐式日光庭園+舊建築活化打卡位+過百檔本地文青小店/酒吧餐廳/掃街小食」。

📽香港的街市文化/

街市對於香港人除了是個買新鮮貨的好地方,還是連繫彼此的重要社區脈絡。中環街市正是百年間半山與中上環居民的聚腳點。而它從1842年經歷了三次的重建,承傳到現在的是它在社區發揮的功能及街市文化,建築的設計亦呼應著這功能。街市檔戶世代相傳,例如有魚販從1939年開業,後由子承父業,營運至街市的最後一天。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中環街市的活化成果。結業前的101個檔口只有13個能回到「街市」,再經過18年的空窗期,世代相傳的檔口早以被迫終斷。取而代之的是咖啡店、文創小店、餐廳、超市。加上被美化的水磨石檔口和樓梯;把街市兩邊分隔開的玻璃,「中環街市」的影子蕩然無存。

📽如何脫離「港式保育」?/

如以「文化」和「社區」角度去量度活化的結果,那我們要思考的是「中環街市如何成為載體去承傳過往的文化價值或創造新的文化價值。」第一步當然是超越「得返個殼」的建築層面保育,但只是保留街市的功能不合乎這時代的社會需要,過度商業化的設計與營運難為孕育新的文化價值。大館算是平衡到兩者的利益,卻需要龐大資源去支撐。

而在「社區層面」來看,如果以中環街市為起點向上走兩條街,已經是士丹利街的大牌檔,結志街的蘭芳園,嘉咸街的街市和香港最舊的唐樓永和號。中環街市又能否與這些地方產生關係?它能夠成為半山和商業區社區橋樑?的確保育活化的課題複雜,值得大家思考。

保育案例參考:
- #中環立法會大樓,原為高等法院
- #香港大學堂,原為杜格拉斯堡(住宅)、傳道會
-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原為英軍宿舍

保育文章參考:
- 活化與保育/ 許焯權

DID YOU KNOW ?
MILK TEA IS THE SPIRIT OF YOUNG TEENAGER OF HONG KONG
延伸文章
南山邨商場: 迷失的視線,欣賞舊徙置大廈的建築美學
👁迷失的視線,欣賞舊徙置大廈的建築美學🏢 南山邨商場由兩座徙置大廈形住宅伸延的平台包圍而成。平台主要則以兩層街市所組成,商鋪、餐廳則散在四周。相比起一般「綜合平台型」商場都具有十分空擴開放空間,這商場的開放空間則滿佈裡街市的檔口,但也因而創造了不規則的行走動線,緊接著周邊連接各住宅的通道。商場的橫向層次相對清晰,由三個主樓梯連接。樓梯最終通向開放的運動場,與下方街市繁忙緊密的氣氛成了強烈對比。運動場飽覽三邊住宅大廈的走廊景觀,當然對於居民來說可能久缺私隱度。但因大廈重複性和對稱性畫面令這運動場變成了打卡熱點,大家欣賞建築美學的同時,記得將音量收細! 商場各層的連接並不是明顯,但因而塑造了每層不一樣的性格和氣氛。 地區: 石硤尾 建造年份: 1977 建築類型: 綜合平台 樓層: 3 持有公司: 房屋署 Unobservable/ Nam Shan Shopping Centre is formed by two podium levels of the market, surrounded podium retail stores at slab housing blocks. Although there is barely an open space in the podium level, the open planned market space creates free flows of circulation, interacting with the walkways towards different housing blocks. The horizontal hierarchy of the shopping centre is relatively clear, connected by three main staircases. On the contrary to the busy market podium, the stairs will eventually bring to an open sport court with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at the rooftop. Surrounding by the stretching corridors of slab housing blocks, you can see the moments taking places in the neighbourhood. The rooftop sports count becomes a trending hotspot for photo taking. Although there is a lack of visual connection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 it creates a non-disturbed and open ground for all to use. District: Shek Kip Mei Year: 1977 Typology: Integrated Podium Floor: 3 Ownership: Housing Authority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大牌檔: (二) 活化社區 - 被淘汰的高級Food Court
大牌檔的個性/🔥 上回提到大牌檔的歷史,但大牌檔其實有甚麼價值?價值的衡量因人而異,但對於香港的飲食文化、活化社區(Community Bonding)和旅遊業的發展上有一定的潛力。作為香港街頭飲食的代表者,大牌檔不論在環境和食物上都極具特色:見證了香港飲食發展和貢獻著香港人的日常;無驅無束的環境與生活的調劑;火水爐的高熱火焰與大鍋氣小炒;木摺檯和摺凳和那綠色巨型鐵皮箱。 活化社區(Community Bonding)/🤝 大牌檔把商鋪與街道連結成一個地方,營運成香港人生活的一部份。開放式廚房和飲食環境有效地放大了所屬公共空間(Public Space)的社交空間元素,利用其豪爽的本土風味把食客和路人帶進同一個氛圍。猶如英國街頭看見的那些戶外咖啡室,美國沙灘旁的那些酒吧,傳統大牌檔文化本質上能活化社區或成為玩樂熱點的常客。在香港,只有這裏能無驅無束地與三五知己吃一頓飯,充滿壓力的香港人正正需要這樣的調劑。 哪裏找沒有創意的人?香港政府/⚫️ 隨時代進步,舊有事物自然會被淘汰,那麼你認為大牌檔是否已經過時?其實長久以來困擾大牌檔的都是衛生問題、擠滿狭窄街道所產生的安全問題和排污問題,均是技術上的小障礙。但大牌檔的獨特個性還深深吸引著外國的朋友們,滿載著港人的集體回憶,問題只是港府或商家不懂得利用香港人的飲食文化,如能在保留其個性的前提下把排污及衛生等問題處理好便能好好地發展。#有志者事竟成 香港是美食天堂?高級Food Court?/👼 香港為何被譽為美食天堂,是全世界米芝蓮星數top3地區、有美麗的海港夜景,但香港本土飲食文化呢?香港是國際大都會但漸漸失去了自身的特色(cultural identity),成為一個沒有靈魂的容器/工具。在香港,建築方面的保育較易被大衆察覺,但各種非文質文化遺產或軟文化則尚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文化的流失亦與市民本身有關,請不要只青睞外國的好,請不要只引入外國的好,請嘗試借鑑外國的優點去好好地孕育本地既有的文化,希望我港能助你發現到這些被遺忘的寶藏。或許他日,大牌檔文化將會成為外國人的借鑑對象。 Authentic HK Dining Experience/🇭🇰 What is the value of Dai Pai Dong? As a representative of street food in Hong Kong, Dai Pai Dong is distinctive in terms of environment and food. Iconically, it is a giant green metal box and serve foods cooked by Kerosene Stove, strong firepower. Such firepower injects “Wok Hei” into every dish, each dish can be made in a “hot” wink with a balanced dry body and delicious charred taste. By the way, remember to order a bottle of Blue Girl, it is a perfect pairing with food full of “Wok Hei” . In addition, as traditional Dai Pai Dong is integrated into the public street to operate and become part of Hong Kong, its open-air kitchen and dining area effectively amplify the social space element of the public space. It uses its rich local flavour to bring diners and passersby into the same atmosphere. Similar to the outdoor cafes on the streets of the UK, the bars beside the beach in the US, the traditional Dai Pai Dong culture can definitely revitalize the community or even become a famous spot. Its must be more fascinating than restaurants that you cannot even speak up freely with your friends. Dai Pai Dong is yet to be rescued or fully utilised. #我港 #kongcept #我港生活 #大牌檔 #daipaidong #香港文化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啟業邨商場: 環環相扣的建築群保護著空曠的中央廣場
啟業邨商場 啟業主場!環環相扣的建築群保護著空曠的中央廣場 一目了然的視線/ 啟業邨的規劃是將社區及商業空間都佈置在邨裡的中心。 而當你到達廣場中心觀察四周,便會覺得其格局是清晰易明的。 底層的商鋪圍繞著中央廣場,上層便是社區中心。而商場、街市、停車場與商鋪和社區中心井井有條地環環相扣。一條樓梯從停車場外在廣場中心冒出,並通過清晰的標示設計引領你到剛翻好的「啟業主場」。中央廣場的安全感來自被包圍的建築群,但廣場只提供一些長凳和景觀設計,因此多只吸引到老人家和附近上班的人來休息。整體來說空間之間連結得很有條理,只欠公共空間用途的多樣性。 地區: 九龍灣 建造年份: 1981 建築類型: 庭院式 樓層: 1 持有公司: 民坊 Observable experience/ In Kai Yip Estate, all community and commercial programmes are clearly positioned at the centre of the estate. When you arrive at the open space, you will easily indicate that a block of shopping centre connects all street stores at the ground floor that sitting under the housing blocks and community services at the upper level are connected by a covered walkway and a community centre. The extended staircase pops up from the car park and guides you from the ground to the rooftop sports court through clear architectural form and signage. The open space is secured by housing blocks, community centre and car park block. Since there are only some benches and landscape provided, the major occupants are elderly who were resting and workers were having their quick lunch and break. All programmes are well connected, but lacking diversity for the inhabit in open space. District: Kowloon Bay Year: 1981 Typology: Courtyard Floor: 1 Ownership: People’s Place #我港 #kongcept #kongcept_archi #hkshoppingcentre #hkestate #香港文化 #hkculture #屋邨商場 #hkpublicspace #公共空間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香港居屋(一):居屋是很多夾心階層上樓的願望,近年開則又是怎樣?
🏘居屋相信是很多夾心階層上樓的願望,但在2002年推出的「孫九招」令居屋消失了長達12年。雖然居屋近年重見天日,近年居屋的質素卻令很多人失望。首先新居屋的面積與私營的納米樓不相伯仲,雖都設明廚,但面積有些只有二百呎,明廚反令空間更難使用。而且因需節省成本和保留公屋與居屋間轉換的靈活性,新居屋與公屋有一樣的交樓標準。話雖如此,居屋的中獎率亦只有約1%,可說是香港人的悲歌。今次我港想分享下近年兩個居屋奇則。 屏欣苑/ 天水圍/ 376sq ft 第一個奇則是建於2018年,坐落天水圍市中心的屏欣苑。同樣十分鄰近地鐵站,原為私人發展地皮,後來因政府政策而改為居屋發展。其屋邨商場採用了最新式街道商鋪規劃,但住宅部份卻令人失望。其中一款一房單位[圖2],十分離奇地以廁所隔開了單位兩邊,大門對正廁所門,突出的廁所空間亦令側邊的空間只能用作通道之用。 旭禾苑/ 火炭/ 454-463sq ft 第二個想講的是建於2020年,坐落火炭的旭禾苑。這棟居屋位置尚算方便,鄰近火炭地鐵站。奇則發生於面向禾寮坑路的兩房單位[圖1],因要減低對噪音的污染,單位以45度斜向馬路,並附加上隔音牆。這個角度的扭轉導致平面圖則出現了很尷尬的三角空間,雖然巧妙地填上水錶房、廁所和廚房,但剩下的無窗房只能用作儲物室。儲物室的角度限制亦令其與廚房有相近尺寸。 🏘首個私人發展商推出的資助房屋 為了實現夾心階層(特別是年輕人)的上車願望,近日首次有私人發展商推出資助房屋計劃。作為有研究過房屋政策的我,感到相當鼓舞。 //香港終於有人肯嘗試新嘅房屋發展模式🥺// 如果成事,新世界將捐出一幅新界西地皮及興建300個單位,實用面積介乎300至550平方呎的一房至三房單位。售價以市價約五至六折不牟利地出售。以售價270萬的一房單位為例,半價九成按揭後,首期只需13.5萬!雖然這個計劃只提供300個單位,但至少對未能抽到居屋人士總算多了一個希望,開拓了新的道路。看過了剛介紹的居屋奇則,大家就拭目以待,這私人發展的資助房屋又會有什麼突破或驚喜? #我港 #kongcept #我港建築 #archi_kongcept #天水圍 #火炭 #居屋 #香港屋邨 #屋邨商場 #hkshoppingcentre #香港自救 #hongkongshoppingmall #shoppingmall #pops #hongkongestate #estatelife #hkcommunity #屏欣苑 #hkdevelopment #hkarchitecture #新世界 #建好生活 #buildforgood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新翠邨商場: 綠洲與商場之間,真的需要明確的界線?
新翠邨商場🍃 綠洲與商場之間,真的需要明確的界線?/ 新翠商場分成兩部份,一邊是超級市場,另一邊與一座住宅塔樓融為一體。 商場入口與屋邨中央公園的綠化空間合併。 玻璃拱頂照映著商場的池塘中庭, 大量的綠化景觀和碎石花紋的外牆互相呼應。 樓梯正對著池塘的中央,彷佛在叫停你去細看這片綠洲間的片刻,但由於新建了自動扶梯,令原有的樓梯體驗被忽視了。 上到一樓推開其中一道防火門,通過走火通道,你便能到達隱藏在對面超市上方的球場。有趣的是雖然現為領展持有的商場,但除了地圖的平面設計是與其他領展商場統一外,經過40年的歲月,這裡設計保存的完整度罕有地高,就連代表新翠商場的原有LOGO仍能看到。 地區: 大圍 建造年份: 1983 建築類型: 走廊式 樓層: 2 持有公司: 領展 建築師: 江焯勳 Is there boundary between oasis and shopping centre?/ Sun Chui Shopping centre consists of two parts. One is the supermarket and the other one is integrated with a slab housing block. The building form is in line with the rectangular contour of the slab block. The entrance is merged with green and recreational space at the centre of the estate. A curved glass roof shines the human-made pond. The incredible amount of greenery and the use of stonework echo harmoniously with the pond. The staircase is orientated to observe the moments at the pond but is inhabited because of the newly built escalator at the opposite. Surprisingly, there is a secret bridge, behind a fire escape hallway, that links up the adjacent sports court above the supermarket block. District: Tai Wai Year: 1983 Typology: Arcade Floor: 2 Ownership: Link Reit Architect: Joseph Kong #我港 #kongcept #kongcept_community #新翠邨 #香港屋邨 #屋邨商場 #hkshoppingcentre #香港自救 #urbanoasis #城市綠洲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埋藏著對稱的三角玻璃頂, 創造了和諧的空間氣氛
埋著對稱的三角玻璃頂, 創造了和諧的空間氣氛🔺 廣福商場坐落於停車場和街市的上方。 商場底層連結著休閒和靜態設施的平台,平台的面積相當大,也達成了人車分隔。 建築外牆程現代主義風格,簡單的線條,以巨大方型水泥框勾劃出店鋪窗戶,但它主要以一部主扶手電梯進入商場的內部。雖然這商場「封閉式建築」型,商場並沒有設置中央冷氣,依靠中庭兩則的三角玻璃頂改善了通風和透光。玻璃滲透的自然光與錯層的空間營造出讓想舒服地逗留的氣氛。有部份的牆身原為鋪頭大門,現用了相當亮眼的紙皮石砌成,為空間制造一點驚喜。 地區: 大埔 建造年份: 1983 建築類型: 走廊式 樓層: 4 持有公司: 領展 Twin Pitch Roofs Kwong Fuk Commerical Centre is a single block sitting above the car park and the market. It connects to a podium with recreational and static facilities in a similar footprint area. The main part of a commercial centre is linked only by a key escalator. Two pitch roofs improve the ventilation and daylight from a concealed block. A split level is created by the level control of atrium. There are also several balconies in between retail stores connecting the environment between the commercial centre and the estate. District: Tai Po Year: 1983 Typology: Arcade Floor: 4 Ownership: LINK Reit #香港屋邨 #屋邨商場 #hkshoppingcentre #香港自救 #hongkongshoppingmall #shoppingmall #pops #hongkongestate #estatelife #hkcommunity #廣福邨 #hkdevelopment #hkarchitecture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香港居屋(一):居屋是很多夾心階層上樓的願望,近年開則又是怎樣?
🏘居屋相信是很多夾心階層上樓的願望,但在2002年推出的「孫九招」令居屋消失了長達12年。雖然居屋近年重見天日,近年居屋的質素卻令很多人失望。首先新居屋的面積與私營的納米樓不相伯仲,雖都設明廚,但面積有些只有二百呎,明廚反令空間更難使用。而且因需節省成本和保留公屋與居屋間轉換的靈活性,新居屋與公屋有一樣的交樓標準。話雖如此,居屋的中獎率亦只有約1%,可說是香港人的悲歌。今次我港想分享下近年兩個居屋奇則。 屏欣苑/ 天水圍/ 376sq ft 第一個奇則是建於2018年,坐落天水圍市中心的屏欣苑。同樣十分鄰近地鐵站,原為私人發展地皮,後來因政府政策而改為居屋發展。其屋邨商場採用了最新式街道商鋪規劃,但住宅部份卻令人失望。其中一款一房單位[圖2],十分離奇地以廁所隔開了單位兩邊,大門對正廁所門,突出的廁所空間亦令側邊的空間只能用作通道之用。 旭禾苑/ 火炭/ 454-463sq ft 第二個想講的是建於2020年,坐落火炭的旭禾苑。這棟居屋位置尚算方便,鄰近火炭地鐵站。奇則發生於面向禾寮坑路的兩房單位[圖1],因要減低對噪音的污染,單位以45度斜向馬路,並附加上隔音牆。這個角度的扭轉導致平面圖則出現了很尷尬的三角空間,雖然巧妙地填上水錶房、廁所和廚房,但剩下的無窗房只能用作儲物室。儲物室的角度限制亦令其與廚房有相近尺寸。 🏘首個私人發展商推出的資助房屋 為了實現夾心階層(特別是年輕人)的上車願望,近日首次有私人發展商推出資助房屋計劃。作為有研究過房屋政策的我,感到相當鼓舞。 //香港終於有人肯嘗試新嘅房屋發展模式🥺// 如果成事,新世界將捐出一幅新界西地皮及興建300個單位,實用面積介乎300至550平方呎的一房至三房單位。售價以市價約五至六折不牟利地出售。以售價270萬的一房單位為例,半價九成按揭後,首期只需13.5萬!雖然這個計劃只提供300個單位,但至少對未能抽到居屋人士總算多了一個希望,開拓了新的道路。看過了剛介紹的居屋奇則,大家就拭目以待,這私人發展的資助房屋又會有什麼突破或驚喜? #我港 #kongcept #我港建築 #archi_kongcept #天水圍 #火炭 #居屋 #香港屋邨 #屋邨商場 #hkshoppingcentre #香港自救 #hongkongshoppingmall #shoppingmall #pops #hongkongestate #estatelife #hkcommunity #屏欣苑 #hkdevelopment #hkarchitecture #新世界 #建好生活 #buildforgood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港式保育後的中環街市,能成為承傳或創造文化的載體?
PMQ將宿舍變成文創中心或是大館將監獄變成博物館,但不是所有活化項目都能複制的,當然在香港,成本效益是很重要的考量,大館算是相對成功的背後是因為有賽馬會支撐開支。那「#中環街市」又如何能達到商業、保育及社會發展之間的平衡? 📽從創先河到被迫停業的中環街市/ 中環街市建於1850年,於1938重建成現在具「包浩斯風格」的現代主義建築,因「形式源於功能」,其外觀與開放式空間創當時街市設計的先河。中環街市曾經亦是全東南亞最大的肉類市場。可惜它身處中環商業核心地帶,未能跟隨城市發展的步伐,終於在2003年停止營業。至今成為「新假期」標題中的「歐式日光庭園+舊建築活化打卡位+過百檔本地文青小店/酒吧餐廳/掃街小食」。 📽香港的街市文化/ 街市對於香港人除了是個買新鮮貨的好地方,還是連繫彼此的重要社區脈絡。中環街市正是百年間半山與中上環居民的聚腳點。而它從1842年經歷了三次的重建,承傳到現在的是它在社區發揮的功能及街市文化,建築的設計亦呼應著這功能。街市檔戶世代相傳,例如有魚販從1939年開業,後由子承父業,營運至街市的最後一天。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中環街市的活化成果。結業前的101個檔口只有13個能回到「街市」,再經過18年的空窗期,世代相傳的檔口早以被迫終斷。取而代之的是咖啡店、文創小店、餐廳、超市。加上被美化的水磨石檔口和樓梯;把街市兩邊分隔開的玻璃,「中環街市」的影子蕩然無存。 📽如何脫離「港式保育」?/ 如以「文化」和「社區」角度去量度活化的結果,那我們要思考的是「中環街市如何成為載體去承傳過往的文化價值或創造新的文化價值。」第一步當然是超越「得返個殼」的建築層面保育,但只是保留街市的功能不合乎這時代的社會需要,過度商業化的設計與營運難為孕育新的文化價值。大館算是平衡到兩者的利益,卻需要龐大資源去支撐。 而在「社區層面」來看,如果以中環街市為起點向上走兩條街,已經是士丹利街的大牌檔,結志街的蘭芳園,嘉咸街的街市和香港最舊的唐樓永和號。中環街市又能否與這些地方產生關係?它能夠成為半山和商業區社區橋樑? 的確保育活化的課題複雜,值得大家思考。 保育案例參考: - #中環立法會大樓,原為高等法院 - #香港大學堂,原為杜格拉斯堡(住宅)、傳道會 -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原為英軍宿舍 保育文章參考: - 活化與保育/ 許焯權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廣源邨商場: (二) 視覺的分散與吸引力, 你能從城門河注視廣源鐘樓?
視覺的分散與吸引/ 上回介紹了廣源邨之所以會分成九棟建築是因為建築師江焯勳希望為這社區提供更加額外的居住空間。而他的設計意念是由建築的規劃帶到建築的細節上。當你置身於兩層樓高的商場建築的範圍,除了因建築比例與人們接近而提高親密感,你的視線也會被它們吸引著,加上他選用的紅磚外牆與石屎造的住宅塔樓造成強烈對比,令你能夠忽略包圍著你的住宅塔樓。而最著名的鐘樓不只塑造了西方小鎮的氣氛,其實他希望人們在山下的城門河也能夠遠看到鐘樓,就知道這裡是廣源邨,建立廣源邨的獨特形象。 優秀的建築是用時間去證明/ 其實這種街區小鎮的商場規劃在內地十分流行,例如北京的太古里和深圳的深業上城也有類似手法,但建築師江焯勳早在三十年前已經實行了。最令我體會最大的是跟出至他設計的新翠邨商場一樣,卻是三十年不變。這裡沒有一絲領展的改動,甚至沒有領展參與管理的痕跡,走進商場裡的茶記,你還可以吃到不需三十元的燒味飯,這裡的時空減慢了。證明了優秀的建築設計既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洗禮,更能抵抗不預計的社會經濟變化。 地區: 沙田 建造年份: 1989 建築類型: 庭院式 樓層: 2 持有公司: 領展 Visual Distraction and Attraction All commercial blocks are built by red bricks and pitch roofs. The materiality was intentionally contrasted to the concrete housing blocks in the surrounding. Blocks were carefully positioned to distract residents’ visibility to high rising housing blocks. They are attracted by 2-storey high buildings along the journey, that zooming back into a more human-friendly and touchable scale. The clock tower intended to be the mutual attachment of place for resident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tower allows itself to be revealed down from the Shing Mun River. District: Sha Tin Year: 1989 Typology: Courtyard Floor: 2 Ownership: LINK Reit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