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港式保育後的中環街市,能成為承傳或創造文化的載體?
September 22, 2021

PMQ將宿舍變成文創中心或是大館將監獄變成博物館,但不是所有活化項目都能複制的,當然在香港,成本效益是很重要的考量,大館算是相對成功的背後是因為有賽馬會支撐開支。那「#中環街市」又如何能達到商業、保育及社會發展之間的平衡?

📽從創先河到被迫停業的中環街市/

中環街市建於1850年,於1938重建成現在具「包浩斯風格」的現代主義建築,因「形式源於功能」,其外觀與開放式空間創當時街市設計的先河。中環街市曾經亦是全東南亞最大的肉類市場。可惜它身處中環商業核心地帶,未能跟隨城市發展的步伐,終於在2003年停止營業。至今成為「新假期」標題中的「歐式日光庭園+舊建築活化打卡位+過百檔本地文青小店/酒吧餐廳/掃街小食」。

📽香港的街市文化/

街市對於香港人除了是個買新鮮貨的好地方,還是連繫彼此的重要社區脈絡。中環街市正是百年間半山與中上環居民的聚腳點。而它從1842年經歷了三次的重建,承傳到現在的是它在社區發揮的功能及街市文化,建築的設計亦呼應著這功能。街市檔戶世代相傳,例如有魚販從1939年開業,後由子承父業,營運至街市的最後一天。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中環街市的活化成果。結業前的101個檔口只有13個能回到「街市」,再經過18年的空窗期,世代相傳的檔口早以被迫終斷。取而代之的是咖啡店、文創小店、餐廳、超市。加上被美化的水磨石檔口和樓梯;把街市兩邊分隔開的玻璃,「中環街市」的影子蕩然無存。

📽如何脫離「港式保育」?/

如以「文化」和「社區」角度去量度活化的結果,那我們要思考的是「中環街市如何成為載體去承傳過往的文化價值或創造新的文化價值。」第一步當然是超越「得返個殼」的建築層面保育,但只是保留街市的功能不合乎這時代的社會需要,過度商業化的設計與營運難為孕育新的文化價值。大館算是平衡到兩者的利益,卻需要龐大資源去支撐。

而在「社區層面」來看,如果以中環街市為起點向上走兩條街,已經是士丹利街的大牌檔,結志街的蘭芳園,嘉咸街的街市和香港最舊的唐樓永和號。中環街市又能否與這些地方產生關係?它能夠成為半山和商業區社區橋樑?的確保育活化的課題複雜,值得大家思考。

保育案例參考:
- #中環立法會大樓,原為高等法院
- #香港大學堂,原為杜格拉斯堡(住宅)、傳道會
-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原為英軍宿舍

保育文章參考:
- 活化與保育/ 許焯權

DID YOU KNOW ?
MILK TEA IS THE SPIRIT OF YOUNG TEENAGER OF HONG KONG
延伸文章
啟業邨商場: 環環相扣的建築群保護著空曠的中央廣場
啟業邨商場 啟業主場!環環相扣的建築群保護著空曠的中央廣場 一目了然的視線/ 啟業邨的規劃是將社區及商業空間都佈置在邨裡的中心。 而當你到達廣場中心觀察四周,便會覺得其格局是清晰易明的。 底層的商鋪圍繞著中央廣場,上層便是社區中心。而商場、街市、停車場與商鋪和社區中心井井有條地環環相扣。一條樓梯從停車場外在廣場中心冒出,並通過清晰的標示設計引領你到剛翻好的「啟業主場」。中央廣場的安全感來自被包圍的建築群,但廣場只提供一些長凳和景觀設計,因此多只吸引到老人家和附近上班的人來休息。整體來說空間之間連結得很有條理,只欠公共空間用途的多樣性。 地區: 九龍灣 建造年份: 1981 建築類型: 庭院式 樓層: 1 持有公司: 民坊 Observable experience/ In Kai Yip Estate, all community and commercial programmes are clearly positioned at the centre of the estate. When you arrive at the open space, you will easily indicate that a block of shopping centre connects all street stores at the ground floor that sitting under the housing blocks and community services at the upper level are connected by a covered walkway and a community centre. The extended staircase pops up from the car park and guides you from the ground to the rooftop sports court through clear architectural form and signage. The open space is secured by housing blocks, community centre and car park block. Since there are only some benches and landscape provided, the major occupants are elderly who were resting and workers were having their quick lunch and break. All programmes are well connected, but lacking diversity for the inhabit in open space. District: Kowloon Bay Year: 1981 Typology: Courtyard Floor: 1 Ownership: People’s Place #我港 #kongcept #kongcept_archi #hkshoppingcentre #hkestate #香港文化 #hkculture #屋邨商場 #hkpublicspace #公共空間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要有光·光房: 不只為給你一個家,而是讓你有機會再出發/
要有光·光房💡🏠 👣不只為給你一個家,而是讓你有機會再出發/ 「 他們不需要我們的錢,而是需要給他們空間,給他們一條出路。」要有光的宗旨不單只是要提供一個住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要給這些「短貧戶」一個機會去重建向上流動力。其實有不少處於貧窮的人,他們是有能力和有目標的,他們只是欠一個空間和機會去踏出脫貧的那步,而「要有光」正正希望住戶能靠自己行出這一大步,他作為同行者,為住戶配對到一位「短貧戶教練」。教練會訓練租戶訂立個人發展目標。他們重視租戶經濟性發展及非經濟性發展的平衡,提升租戶的創造力及向上流動力,希望即使租戶在三年租約期後仍能靠自己找出有效的方法及累積到足夠的成效,去「畢業」遷出及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建造可持續發展的社區網絡/ 你有多久沒有跟鄰居交流?「要有光」其中一個的抱負是組織這些光房成為社區網絡。尤其「光房」租戶多為單親家庭,建立良好的鄰里關係能給他們精神上的支持,有需要還請鄰居幫忙「救火」。他們的「短貧戶教練」既會收租也會經常關心租戶的社交狀況,又會舉辦活動令這些滿佈各區的「光房」連繫成一個社區。而在深井的「光屋」因針對貧窮家庭租戶,這裡更設有兒童活動室和社區苗圃,讓他們可以給子女一個跟蝸在劏房不一樣的童年。而上年新世界發展捐了一塊在天水圍的地皮計劃興建「光村」,希望針對青年租戶,提供創意文化空間,讓他們能夠利用自己興趣向上流。 🏙建公屋是解決房屋問題的唯一出路?資源共享的重要性/ 不論是像新世界的大集團,還是散佈在各社區的小業主,其實香港有很多有心人,他們不為賺到盡,而想為社會盡點努力。但他們欠缺渠道去將自己的物業回饋社會,同時也有很多貧窮戶是有責任感和上進心想向上流。「要有光」正作為兩邊的中介人,為良心業主配對適合的租戶和提供管理的服務。其實香港有很多的閑置土地,「光屋」本來就是被棄用的工廠宿舍改建而成,我們為何不能利用這些現有的資源去提供過渡性空間給貧窮戶一個機會,從旁協助他們向上流?而不只是一味填海建更多公屋去解決問題。最令我印象深刻是「要有光」指有不少租戶能夠在三年內儲到六位數的積蓄,這證明靠自己上樓不是夢! 鏗鏘集: 光屋 link at bio 圖一攝: 馮漢柱 #kongcept #我港 #kongcept_community #我港社區 #要有光 #光房 #過渡性房屋 #transitionalhousing #housingproblem #hkhousing #房屋問題 #newhousingmodel #NWD50 #WeCreate #WeAreArtisans #WeAreCSV #creatingsharedvalue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香港居屋(一):居屋是很多夾心階層上樓的願望,近年開則又是怎樣?
🏘居屋相信是很多夾心階層上樓的願望,但在2002年推出的「孫九招」令居屋消失了長達12年。雖然居屋近年重見天日,近年居屋的質素卻令很多人失望。首先新居屋的面積與私營的納米樓不相伯仲,雖都設明廚,但面積有些只有二百呎,明廚反令空間更難使用。而且因需節省成本和保留公屋與居屋間轉換的靈活性,新居屋與公屋有一樣的交樓標準。話雖如此,居屋的中獎率亦只有約1%,可說是香港人的悲歌。今次我港想分享下近年兩個居屋奇則。 屏欣苑/ 天水圍/ 376sq ft 第一個奇則是建於2018年,坐落天水圍市中心的屏欣苑。同樣十分鄰近地鐵站,原為私人發展地皮,後來因政府政策而改為居屋發展。其屋邨商場採用了最新式街道商鋪規劃,但住宅部份卻令人失望。其中一款一房單位[圖2],十分離奇地以廁所隔開了單位兩邊,大門對正廁所門,突出的廁所空間亦令側邊的空間只能用作通道之用。 旭禾苑/ 火炭/ 454-463sq ft 第二個想講的是建於2020年,坐落火炭的旭禾苑。這棟居屋位置尚算方便,鄰近火炭地鐵站。奇則發生於面向禾寮坑路的兩房單位[圖1],因要減低對噪音的污染,單位以45度斜向馬路,並附加上隔音牆。這個角度的扭轉導致平面圖則出現了很尷尬的三角空間,雖然巧妙地填上水錶房、廁所和廚房,但剩下的無窗房只能用作儲物室。儲物室的角度限制亦令其與廚房有相近尺寸。 🏘首個私人發展商推出的資助房屋 為了實現夾心階層(特別是年輕人)的上車願望,近日首次有私人發展商推出資助房屋計劃。作為有研究過房屋政策的我,感到相當鼓舞。 //香港終於有人肯嘗試新嘅房屋發展模式🥺// 如果成事,新世界將捐出一幅新界西地皮及興建300個單位,實用面積介乎300至550平方呎的一房至三房單位。售價以市價約五至六折不牟利地出售。以售價270萬的一房單位為例,半價九成按揭後,首期只需13.5萬!雖然這個計劃只提供300個單位,但至少對未能抽到居屋人士總算多了一個希望,開拓了新的道路。看過了剛介紹的居屋奇則,大家就拭目以待,這私人發展的資助房屋又會有什麼突破或驚喜? #我港 #kongcept #我港建築 #archi_kongcept #天水圍 #火炭 #居屋 #香港屋邨 #屋邨商場 #hkshoppingcentre #香港自救 #hongkongshoppingmall #shoppingmall #pops #hongkongestate #estatelife #hkcommunity #屏欣苑 #hkdevelopment #hkarchitecture #新世界 #建好生活 #buildforgood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建生邨商場:菱形牽成和諧對稱的視覺畫面,顯屋邨商場的建築美學
菱形牽成和諧對稱的視覺畫面,突顯屋邨商場的建築美學/ 建生邨商場算是「中庭式」(Atrium Type)商場的一大代表。商場以粉紅式的菱形和三角形作主為線條,構成了一個和諧和對稱的中庭空間,這裡看到的建築美學比現有很多大型商場都來得優美。而據說紅調的設計是呼應原址舊有的紅磚廠。除了商場門外的公共空間外,商場內上層四周都有座位,好讓居民在這休息。可惜的是與恆安邨商場一樣,在門口加建的扶手電梯阻礙了成個商場原有的流動性。值得一提是商場後方與住宅區域連接的連橋:簡潔的圖形、線條,搶眼的粉紅色與藍色,讓你暫時逃到了一個不同的時空。 地區: 屯門 建造年份: 1989 建築類型: 中庭式 樓層: 3 持有公司: 領展 Kin Sang Estate Shopping Centre/ The rhombus forms a harmonious and symmetrical visual picture, highlighting th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of the estate shopping centres/ It can be called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Atrium Type" shopping centre. Taking pink diamonds and triangles as the main line, they formed a harmonious and symmetrical atrium space. Th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seen here are even more polished than many large shopping malls. Some said that the design of the red tone echoes the old red brick factory on the original site. District: Tuen Mun Year: 1989 Typology: Atrium Floor: 2 Ownership: LINK Reit #香港屋邨 #屋邨商場 #hkshoppingcentre #香港自救 #hongkongshoppingmall #shoppingmall #pops #hongkongestate #estatelife #hkcommunity #廣福邨 #hkdevelopment #hkarchitecture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香港居屋(一):居屋是很多夾心階層上樓的願望,近年開則又是怎樣?
🏘居屋相信是很多夾心階層上樓的願望,但在2002年推出的「孫九招」令居屋消失了長達12年。雖然居屋近年重見天日,近年居屋的質素卻令很多人失望。首先新居屋的面積與私營的納米樓不相伯仲,雖都設明廚,但面積有些只有二百呎,明廚反令空間更難使用。而且因需節省成本和保留公屋與居屋間轉換的靈活性,新居屋與公屋有一樣的交樓標準。話雖如此,居屋的中獎率亦只有約1%,可說是香港人的悲歌。今次我港想分享下近年兩個居屋奇則。 屏欣苑/ 天水圍/ 376sq ft 第一個奇則是建於2018年,坐落天水圍市中心的屏欣苑。同樣十分鄰近地鐵站,原為私人發展地皮,後來因政府政策而改為居屋發展。其屋邨商場採用了最新式街道商鋪規劃,但住宅部份卻令人失望。其中一款一房單位[圖2],十分離奇地以廁所隔開了單位兩邊,大門對正廁所門,突出的廁所空間亦令側邊的空間只能用作通道之用。 旭禾苑/ 火炭/ 454-463sq ft 第二個想講的是建於2020年,坐落火炭的旭禾苑。這棟居屋位置尚算方便,鄰近火炭地鐵站。奇則發生於面向禾寮坑路的兩房單位[圖1],因要減低對噪音的污染,單位以45度斜向馬路,並附加上隔音牆。這個角度的扭轉導致平面圖則出現了很尷尬的三角空間,雖然巧妙地填上水錶房、廁所和廚房,但剩下的無窗房只能用作儲物室。儲物室的角度限制亦令其與廚房有相近尺寸。 🏘首個私人發展商推出的資助房屋 為了實現夾心階層(特別是年輕人)的上車願望,近日首次有私人發展商推出資助房屋計劃。作為有研究過房屋政策的我,感到相當鼓舞。 //香港終於有人肯嘗試新嘅房屋發展模式🥺// 如果成事,新世界將捐出一幅新界西地皮及興建300個單位,實用面積介乎300至550平方呎的一房至三房單位。售價以市價約五至六折不牟利地出售。以售價270萬的一房單位為例,半價九成按揭後,首期只需13.5萬!雖然這個計劃只提供300個單位,但至少對未能抽到居屋人士總算多了一個希望,開拓了新的道路。看過了剛介紹的居屋奇則,大家就拭目以待,這私人發展的資助房屋又會有什麼突破或驚喜? #我港 #kongcept #我港建築 #archi_kongcept #天水圍 #火炭 #居屋 #香港屋邨 #屋邨商場 #hkshoppingcentre #香港自救 #hongkongshoppingmall #shoppingmall #pops #hongkongestate #estatelife #hkcommunity #屏欣苑 #hkdevelopment #hkarchitecture #新世界 #建好生活 #buildforgood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彩雲邨商場: 穿梭在這城市森林的坡道 - 細看著片刻的喧嚷
彩雲邨商場 穿梭在這城市森林的坡道細看著片刻的喧嚷🌲🌴 各種社區空間的驚喜/ 彩雲邨商場被清水灣道分成兩邊。由於這個屋邨與九龍灣和彩虹都相對較遠,因此這裡的規劃比較全面和集中,包括巴士總站,市場,超級市場,餐廳和雜貨店等,能夠自給自足。這個商場的空間絕對能給你不少驚喜。沿途走過這商場,你會發現一個休憩空間向清水灣道伸展出去,原來這裡種著一棵百年老樹;在酒樓對面的走廊可以發現兒童玩樂的設施;商場的中心點是個像「城市森林」般的公共空間;最後你可以走過樓梯上到空曠的天台平台看遍整個山頭。儘管彩雲的社區中心與商場(大約200米)是分開的,但是整座商業建築本身已經提供了很精彩的商業與社區體驗。 穿梭在城市森林的坡道/ 六個園境的佈置構成了這個「城市森林」。很有趣的是居民很自然地分佈在三個區域以免發生衝突或打擾到其他人。空間的南側是老人休息和看報紙的地方;中央部分因馬會開設在側旁,而被不少中年男士佔據著。北側多為休息或吃午飯的人。三個區域沒有明確的分界線,郤能看到他們能夠和諧地分享同一空間,這裡讓我看到社區自主的可能性。兩個坡道橫誇整個「城市森林」,提供了一種較慢的步行體驗,一邊可以細看著公共空間發生的片刻,另一邊可以觀看到攤位之間的喧嚷。 地區: 彩虹 建造年份: 1979 建築類型: 開放式建築 樓層: 4 持有公司: 領展 Urban Forest/ Six blocks of landscape form the urban forest. There are generally three types of user who determine their occupying zone clearly to avoid conflict and disturbing experiences. The south side of space was occupied by elderly who were resting and reading newspapers; the central part was occupied by men who were doing horse betting while the jockey club was next to the space; the north side was occupied by the elderly and workers who were taking a break or having lunch. The circulation is directing to the urban forest. On the contrary, two ramps run between the span of the void offering a walkable experience that you could either be watching the activities in the urban forest or in the stores on the other side. District: Choi Hung Year: 1979 Typology: Open Block Floor: 4 Ownership: Link Reit #我港 #kongcept #kongcept_community #彩雲邨 #香港屋邨 #屋邨商場 #hkshoppingcentre #香港自救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埋藏著對稱的三角玻璃頂, 創造了和諧的空間氣氛
埋著對稱的三角玻璃頂, 創造了和諧的空間氣氛🔺 廣福商場坐落於停車場和街市的上方。 商場底層連結著休閒和靜態設施的平台,平台的面積相當大,也達成了人車分隔。 建築外牆程現代主義風格,簡單的線條,以巨大方型水泥框勾劃出店鋪窗戶,但它主要以一部主扶手電梯進入商場的內部。雖然這商場「封閉式建築」型,商場並沒有設置中央冷氣,依靠中庭兩則的三角玻璃頂改善了通風和透光。玻璃滲透的自然光與錯層的空間營造出讓想舒服地逗留的氣氛。有部份的牆身原為鋪頭大門,現用了相當亮眼的紙皮石砌成,為空間制造一點驚喜。 地區: 大埔 建造年份: 1983 建築類型: 走廊式 樓層: 4 持有公司: 領展 Twin Pitch Roofs Kwong Fuk Commerical Centre is a single block sitting above the car park and the market. It connects to a podium with recreational and static facilities in a similar footprint area. The main part of a commercial centre is linked only by a key escalator. Two pitch roofs improve the ventilation and daylight from a concealed block. A split level is created by the level control of atrium. There are also several balconies in between retail stores connecting the environment between the commercial centre and the estate. District: Tai Po Year: 1983 Typology: Arcade Floor: 4 Ownership: LINK Reit #香港屋邨 #屋邨商場 #hkshoppingcentre #香港自救 #hongkongshoppingmall #shoppingmall #pops #hongkongestate #estatelife #hkcommunity #廣福邨 #hkdevelopment #hkarchitecture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
公共廣場變國際學校的操場,商場成富裕階級的囊中物
公共廣場變國際學校的操場,商場成富裕階級的囊中物/ 每次我做資料搜集時都是會先看看google 照片,經常都會彈出讓人不感安逸的新聞標題,今次亦不例外:「興民商場活化後僅餘5間鋪 商場傳變國際學校」 當然新聞也無誤地變成事實,屋邨商場變成了法國國際學校。簡單講講興民商場的設計,同樣跟上次介紹的彩德商場類近依靠在山邊,以一部電梯塔所連接到上層的商場部份,現只剩數間商鋪。商場主體本來有一個露天廣場,被商鋪包圍,是居民流連和購買日常用品的地方。現在成為國際學校的操場和課室。當我看到公公婆婆被趕到商場門外的長凳到休息,不禁感到十分心酸。 所以到底為何會有這樣的結果?領展在2016年將商場賣給「佛山順聯集團」,集團接手後初期已被投訴管理不善,導致環境惡劣,晚上亦也沒有保安駐場。商戶三個月後隨之收到通知全數不被逐約,更多疑似集團從中圖利事件可參考下面ref文章。結果商場改建為國際學校,而同時被此集團購入的田灣邨商場也落得一樣下場。商場不但被私人化而奪走其公共性,更成為了富裕階級的囊中物。 地區: 柴灣 建造年份: 1982 建築類型: 庭院式 樓層: 3 持有公司: 佛山順聯集團 參考報道: 1. 柴灣興民商場明年結業 業主要求還原店舖 商戶:特登掠水/ 獨立媒體 2. 柴灣孤島 - 興民商場「活化」後僅餘5間舖商場傳變國際學校/ HK01 Public square became the playground of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estate shopping centre became the pocket of the wealthy class/ The news headline about estate shopping centre in google search always make people feel uncomfortable. This time is no exception: "After the revitalisation of Hing Man Shopping Centre, there are only 5 shops remaining. Rumour spreads about it converting to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course, the news has also become a fact without error. LINK Reit sold the centre to the "Sunlink Company Group" in 2016. After three months, the merchants received a notice that all of them will not be expelled. As a result, the shopping mall was converted into a French international school. The main body of the centre originally had an open-air plaza surrounded by shops, where residents lingered and bought daily necessities. Now it has become the playground and classroom of an international school. District: Chai Wan Year: 1982 Typology: Courtyard Floor: 3 Ownership: Sunlink Group Company Limited
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